以在台灣中等家庭土生土長的六年級後段班同學來說(非常精確的身分定義),我的外語學習開始比大部分同儕早,七歲就領著媽媽寫的Alice紙條到兒童英語班展開每週一次的學英文生涯,不過真有信心聽說是十多年過後的大學時代。我的外語學習路途上除了語言班,還有遊學、寄宿家庭、語言交換、國外交換學生等多元經驗,學習語言要花很多時間精力,但我並不贊成送小孩到雙語幼稚園或小小年紀就送出國遊學或寄宿家庭 - 外派子女等有雙語成長環境的自是另當別論。

初出社會時雙語幼稚園剛成風潮,坊間許多沒執照只因有金髮藍眼而成搶手“老師“的外國人,那時滿驚訝同事間多的是願意花大把鈔票讓兒女“從小開始學英文“的父母,或許是我過於傳統吧,我們家小孩沒一個上過雙語幼稚園,英文都有不錯的程度,可見後天努力是可能的,我也深信幼稚園是孩童奠定母語基礎的黃金時期,要說外語得先把母語說好了是吧?要是可以的話,馬小米也會跟媽媽一樣學完三字經和唐詩再說英文的。

出國遊學或跟一個完全陌生的外國家庭居住,我覺得必須要等小孩能獨立生活、照顧自己、能判斷是非後比較妥當。有很多變數不是靠代辦中心或旅遊團就能解決的,像邱妹妹就碰過寄宿家庭沒來接機的窘境,而且青少年時期還是生活習慣和價值觀的陶成關鍵,父母怎能放心把小孩交給素未謀面的外國家庭呢?

“遊學“和“寄宿家庭“等名詞在台灣似乎有層迷思,就像買了減肥藥就瘦了、交了補習費成績就進步了...去遊學或去寄宿家庭就一定會把某外語學好。事實上遊學不過是和也想學某語言的許多外國人一起上一兩個月的語言課,真正能學習進步的對象除了授課老師外或許有限,除非自己在日常生活裡多出門走動交談...大學時暑假去美國遊學蔚為時尚,我自然也想趕流行,不過衡量了投資報酬率後捨了美國就日本(之前寫過日本的東京遊學),所以同班同學、學校課程師資、住宿室友等等會是一段遊學經驗成功語否的重要因素,當然大家都希望在出國前找到最佳資訊,但若有什麼現實和預期不符之處父母可是鞭長莫及,還是要孩子自己解決,那是不是有一定年齡比較適合?

遇到好的寄宿家庭又比好的遊學經驗來得可遇不可求了,我很幸運,十年前生平第一個寄宿家庭(長野寄宿家庭)到現在都還有連絡,還以為寄宿家庭都這麼好呢,2001年想去法國Tours複製大三暑假的日本經驗,結果碰到的家庭只是“做生意“而已,接待外國學生好賺啊,他們也的確照著合約所寫負責兩餐、給了我個房間,其他時間根本碰不到面,遑論交談學習語言了。往好處想至少沒碰受到什麼委屈欺負,頂多衛生紙要另外要、講電話會被法國媽媽從分機插話要我趕快掛斷罷了。

那時在法國同學間有不滿意寄宿家庭而要求更換,這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非得靠自己的,我因為跟住在同家庭的日本和美國女生相處得不錯,想想反正法文沒進步,日文英文倒是流俐許多,就算了。現在回想起來那一個月的Tours生活最豐富的就是參觀了八座Loire河區的城堡及在Tours市區內閒逛玩耍,還多虧有那個美國女生相伴呢!

小孩越生越少,不難理解父母願意投資一切的苦心,但就跟買東西一樣,最貴不一定最合適或最實用,哈,像邱媽媽本來說邱弟弟要是高中沒考好就來愛爾蘭唸,即使有我這姊姊照顧,也馬上被我積極否定 -- 很多經驗要長大些才能體會、發揮最大效用,所以其實等小孩大些再一起討論決定也很好啊。(ㄚ-好薄弱的結尾



今天看到幾則關於國中生留學的網路新聞:
國一生遊學英國 淚眼逃回家
遊學甘苦/寄宿家庭沒溫暖 身心受折磨
年紀愈小 遊學愈好?
很三八的分享一下孕婦的想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titnuage 的頭像
    petitnuage

    Alice in wonderland

    petitnu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