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米:
在台灣長大的媽媽和在德、非、法長大的爸爸在德國相遇,遠距離戀愛從德國談到法國,結婚後搬到愛爾蘭有了你,你未來的生命裡 - 至少在爸媽身邊的十幾二十年 - 註定有許多旅行/流浪、要學習/適應多語言多文化;你或許會有自我認同的困惑,如果我們搬回台灣,你的外表還會引起過多的目光(正面負面都可能)...你成長的過程會和媽媽的很不一樣。
這個不一樣是你與生俱來不能選擇的,媽媽希望你能看到好的那面,比如說語言能力和國際經驗等媽媽得花很大的努力培養,你可以輕鬆的得到...這些可以為你帶來更多發掘世界的機會和優勢,但爸爸難免擔心另一面:你的自我認同和歸屬感。
即使在歐洲已經生活了幾年,媽媽對台灣一直有很強烈的“根“的感覺,小時候搬家多次的爸爸對法國的連結卻很薄弱,也因為如此他很希望能給你他所沒有的、能稱一塊土地為“家鄉“的歸屬感。爸爸很希望趕快有個屬於我們自己的房子,能開始一點點堆積“家“的回憶,但是我們還不知道這個願望什麼時候、在哪裡得以實現...在寫這封信的同時,爸媽完全不能確定兩年後、五年後、十年後會在哪裡,我們當然希望能給你最好的成長環境,但我們得一步步摸索什麼對你、對我們這個家最合適。
所以在爸媽相遇相戀的那刻起,我們的“家“的定義就註定和別人的不大一樣吧?不知道我們能否讓你對一塊土地有歸屬感,因為我們的家至少目前還沒有屋頂牆壁之類的具體形象,也沒有一個地址為依據,離開愛爾蘭的那天甚至將被迫放棄許多陪伴我們多時、有的還是從法國搬過來的傢具...不過能遮風避雨的安居所固然重要,追根究底成“家“的是“人“,而將這些“家人“凝聚在一起的是“愛“ -- 如何豪華的住宅,少了彼此相愛的家人也不能稱之為家,是吧?
不管接下來的幾年我們會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不管我們最終會在哪個國家定居,爸媽像你保證我們將一路相伴相愛,不論你身在何方都將有個甜蜜的娘家。
~媽咪寫於懷孕三十一週、寶寶二十九週
在台灣長大的媽媽和在德、非、法長大的爸爸在德國相遇,遠距離戀愛從德國談到法國,結婚後搬到愛爾蘭有了你,你未來的生命裡 - 至少在爸媽身邊的十幾二十年 - 註定有許多旅行/流浪、要學習/適應多語言多文化;你或許會有自我認同的困惑,如果我們搬回台灣,你的外表還會引起過多的目光(正面負面都可能)...你成長的過程會和媽媽的很不一樣。
這個不一樣是你與生俱來不能選擇的,媽媽希望你能看到好的那面,比如說語言能力和國際經驗等媽媽得花很大的努力培養,你可以輕鬆的得到...這些可以為你帶來更多發掘世界的機會和優勢,但爸爸難免擔心另一面:你的自我認同和歸屬感。
即使在歐洲已經生活了幾年,媽媽對台灣一直有很強烈的“根“的感覺,小時候搬家多次的爸爸對法國的連結卻很薄弱,也因為如此他很希望能給你他所沒有的、能稱一塊土地為“家鄉“的歸屬感。爸爸很希望趕快有個屬於我們自己的房子,能開始一點點堆積“家“的回憶,但是我們還不知道這個願望什麼時候、在哪裡得以實現...在寫這封信的同時,爸媽完全不能確定兩年後、五年後、十年後會在哪裡,我們當然希望能給你最好的成長環境,但我們得一步步摸索什麼對你、對我們這個家最合適。
所以在爸媽相遇相戀的那刻起,我們的“家“的定義就註定和別人的不大一樣吧?不知道我們能否讓你對一塊土地有歸屬感,因為我們的家至少目前還沒有屋頂牆壁之類的具體形象,也沒有一個地址為依據,離開愛爾蘭的那天甚至將被迫放棄許多陪伴我們多時、有的還是從法國搬過來的傢具...不過能遮風避雨的安居所固然重要,追根究底成“家“的是“人“,而將這些“家人“凝聚在一起的是“愛“ -- 如何豪華的住宅,少了彼此相愛的家人也不能稱之為家,是吧?
不管接下來的幾年我們會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不管我們最終會在哪個國家定居,爸媽像你保證我們將一路相伴相愛,不論你身在何方都將有個甜蜜的娘家。
~媽咪寫於懷孕三十一週、寶寶二十九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