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do you want 是 The Coaching Habit 一書中七個問題之一,也是我當教練時最常問的。

過去這三個月,我經歷了一場探索「我要什麼」的旅程。

故事開始於五月中我在LinkedIn上收到一職缺。

我不常受到青睞,難得收到信件多是散彈打鳥沒做功課的,心情好時我會回不用謝謝,心情不好時直接跳過。這次是hiring manager招募主管(以下簡稱J)自己寄來的,公司全球知名,職缺稱謂是宇宙集合起來讓所有人都能輕鬆當到但我就是怎樣也夠不著的Director,我看了一下J也在多倫多,抱著給自己一個機會的心情答應聊聊。

聊完後並不覺得會應徵,我一開始本就沒想換工作,加上這職缺雖掛Director但並不管人,工作內容是我在Salesforce做過的,缺乏新鮮感。J建議我和她的同儕聊,我想即使不管人,若能加薪減輕房貸壓力也不錯,就答應再了解一下。第二聊後決定先確認薪資水準,人資說是加拿大首例花了一兩週才問到相對應的多倫多範圍,我的薪資差不多落在中間,換句話說就是有上升的可能性。時間到了開始年終評量的六月中,發現不會被考慮升遷,一怒之下(種種原因這裡不贅述)正式應徵。

我完成了共六輪的面試。起初的接觸人資因裁員而離開但我並沒被通知,在約定時間連線等待許久後仍沒消息,一週後新的人資接手進行基本的初步篩選,但她顯然不知道我已經和三個人聊過,也不知道之前那位給的薪資範圍。那時是第一次警訊,覺得這公司的招聘流程不太順暢,至少感覺不是我現任公司會有的招聘體驗。

第二第三輪是已經聊過的J和她同儕,第四輪是一位別部門但會共事的同事,第五輪是J的主管(VP),第六輪是再上面一層的老闆SVP兼那部門的CRO。比起Salesforce和LinkedIn面試還要panel還是case study的來說真的不難,加上又是我做過的東西,都面試完畢才聽說SVP要求很高不好取悅,但給了我Terrific的評語,我甚至是唯一被送給他面試的應徵者。

真心覺得找工作實在是一份全天職的工作,我算騎著馬找錢多一點的馬而已都覺得準備面試令人精疲力竭,不敢想像被失業潮影響的人的壓力有多大。(不過同時在搬家拆箱也有影響體力啦)

那時候是認真想離職,面試期間每天晚上米兔都會幫媽媽祈禱面試順利、拿到工作(也謝謝在台灣的邱媽媽越洋祈禱)。

記得最後一輪面試是週五,當天晚上就收到J的訊息問能否在市中心見個面。我想沒被錄取的話沒有見面的必要,這應該是好事當然就去了。週二一見面她就說大老闆對我很滿意,因職缺開在美國,有些內部文件要跑才能在加拿大雇人。然後問我週四她老闆(VP)剛好從美國來出差,要不要來見個面。我說當然,回家後開始準備交接文件,甚至安排兩週後和我現任公司比較熟悉的同事們個別告別的會議。

週四他們帶我進辦公室聊天。他們公司要求員工一半時間進辦公室,能先看到工作環境也好。不可否認會不捨能全職在家上班的自由和免費早午餐,但他們公司也是Union Station步行可達的距離,覺得還算方便可以接受。重點是,若能多賺些錢這些“小犧牲”都不算什麼。

這次聊得也很愉快,我腦海中幾乎能浮現做新工作的模樣,但過程至此都還沒提到具體offer,隔天週五我寫了封信問人資原先給的薪資範圍是底薪還是達標收入,以我的背景經驗會落在哪一區間。人資回覆說是全薪,我應該會在底線。他們底薪佔65%,換算下來他們準備開給我的條件並不比我現在的好,加上只給底線有點不符合他們給我的種種超正面反饋,包括J提及找到合適人選的困難性。我寫了封信跟J說我期待至少要在中上水準,她馬上回覆說要週一電話細聊。

那個週末我沒睡好,想換工作除了因情緒想離職,主要還是為了更好的薪資條件,也才願意負擔多出來的通勤時間成本。到了週一電話,招募主管跟我解釋這職位是多倫多首例,同職稱的在加拿大薪資更低,為了讓加拿大辦公室許可這份預算他們只能從薪資最底開始爭取。整段聽下來我了解並感謝她的努力,但更大的感受是「這與我何干?」他們主動來找我,薪資範圍也是他們給的,一開始也未提只能給最低標,而其他人的薪資水平並不是我決定的。我很明確的說我不接受比現在底薪低的offer,再加上我離職要放棄公司股票等等,這些都得納入考慮。

而一直到那通電話正式offer都還在申請許可。那算是第二個讓我覺得這公司流程緩慢的點,我心想反正我還沒拿到正式合約,不能說我拒絕吧,那你們早點去找別人不用再浪費彼此時間。忘了隔天還是過幾天人資來信跟我要配股證明,說他們會考慮用他們公司的股票買下來,我想薪水不提高我反正不會去,不用浪費時間找證明文件。我再次回J強調底薪是我的底線,她約視訊要跟我講解如何算35%的目標獎金,並說他們從沒不達標,甚至可以超標。這是我第三次覺得哪裡不對,根本雞同鴨講,我已經說底薪是底線,不管剩下的35%怎麼算,你不給我我要的65%就沒有任何讓我轉職的誘因,是你們來找我,不是我找你們的誒。

我再次禮貌回覆說很願意視訊,但我對底薪的要求不會改變。同時人資也來信說要先電話聊一下,確定我的期待。

其實找工作時最好是跟人資談,這次是因為J先聯繫我,加上已經見過兩次面,我自己也當過招募主管知道薪資最終還是部門預算才直接跟她說。但真的要議價跟人資還是心理壓力比較小的。

在和人資談時我分享了所有的考慮,包括必須放棄我現在持有的股票以及今年的獎金(預計在九月底支付)。即使他們再三保證業績一定會達標,實際上業績難以確保,而我有必須養家付貸款的數字。

她說我現在的獎金是15-20%,而他們公司的獎金是35%,因此On target earning會比較高。我耐著性子解釋並沒高多少,一樣的底薪下多出的15-20%才足以彌補我轉職擔負的成本和風險。我不會放棄我已經建立了近兩年的工作人脈去重新開始,只為差不多的薪水(心理OS:那我不如不加薪,但比較輕鬆還有人管)。另外,我提到我的薪資要求在他們給的範圍內,根本相當合理。人資大概聽我沒什麼彈性,竟然問我有無被裁風險,“還好嗎?”我失笑說touch wood一切都好。最後,她表示會提供加拿大的福利內容讓我參考,因為底薪只是薪酬結構的一部分。

收到福利後我大概比較了一下,他們教育基金是我現在公司的一半,他們的休假有限我們無限(休不休是另一件事),他們的保險涵蓋的看起來不比我現在的好...他們願意做的努力就是達到我目前的水準但沒有更好(有的就是可能的超標獎金)。這算是第四個警訊嗎,一個Director賺得沒我一個小Manager賺得多多少?

隔天人資又回覆說VP想和我談談那35%的銷售獎金怎麼算,我再次表明若底薪不變,就不用佔用VP時間了。當晚想了一下決定直接寫信謝謝VP,畢竟見過面,我也不希望他誤會我的應徵是沒有誠意的。他回的信算是第五個也最後一個警訊吧,他說我不了解35%的結構,也一定有多賺的空間。我看了有些微微地掉下巴。我就說我在乎的是底薪,不用一直解釋那35%怎麼算,我不在乎也有信心達標,重點是,我要求的是你一開始給的範圍內中上一點點而已,相對公司來說是非常小的增幅,若在美國雇人薪資成本絕對高一兩倍,何況在一般來說員工議價能力最大的談合約的時候你都幾同鴨講只願意達到我目前的標準沒有給我更多誘因的誠意了,我要真的去了,以後要求升職加薪還講得通嗎?

我要什麼?

我要管人、我要升遷、我要愉快的工作環境,我要賺更多的錢,我要能工作到退休,我要能自由選擇在家上班與否,我要好主管,我要有前景的公司和工作,我要能信任同事,我要能兼顧家庭和健康....

當我無法一次獲得所有時,這次面試外部機會的經驗讓我更加了解自己的排序。雖然一開始我可能認為賺更多的錢最重要,但當原本已經打算接受的工作底薪低於我的底線時,我的身體自然產生排斥感:晚上無法入睡,整個人也失去了動力。這讓我發現,原來自我認同和價值感比金錢更為重要。

還是很感謝J的賞識,有這段讓我更深入了解自己所需的經歷。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能夠有其他的工作機會出現,確實大大地增強了我的信心,也希望這次的NO是為了能對更好的機會說YES。

 

很感謝從一開始就陪我聊天幫我分析的朋友們,到後來決定拒絕時也和之前的同事們、成為朋友的前Coach、前公司的主管等等聊過。工作的選擇影響的是我們全家,能有那麼多願意傾聽並給意見的朋友和前輩,真的很感謝。最後要感謝天主俯聽祈禱保佑我面試順利,雖然最後決定不去,但相信也是最好的決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titnuage 的頭像
    petitnuage

    Alice in wonderland

    petitnu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