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然長姊如母,絕不是老傳統,邱爸媽從不跟我要錢,我有需要時也總不求回報的支持…上一篇只是發洩一下連日用英文"吵架"的疲憊,女人啊還是要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對男人要趁其不備的失去理性,他措手不及之餘當然要倒退三步

我最近的另一工程就是教馬先生算現值(
present value),每個月交一千四歐元房租負擔不小,多幾百歐交銀行貸款至少多年後房子是自己的,但要評量哪種方案比較划算得用現值,馬先生大學念數學的,抵死不接受我說不能2000*12*35(ex:每個月2000元交三十五年)直接加起來,我還特別用excel洋洋灑灑寫了幾個例題…講了好幾天他就是不相信,我好歹大學研究所都唸商的ㄟ,不喜歡也被逼的學了點財金啊。這點那點加起來,你說我對未來憂不憂慮

另個在
"溝通中"的議題就是我以後申請法國國籍與否,懶得寫一遍正反方辯論過程…故意讓他聽倒其他台灣太太的經驗外,我最後以退為進:沒關係,十年後我這個生產機器給你生小米、小饅頭、小XX(還沒想到)後,你把他們帶回法國我沒簽證跟,你們就把我留到太平洋的小島上吧,沒關係….馬小斐忍不住笑了,太平洋太熱了,大西洋啦~

講起來最近真的想到許多以後,不知是否真是結了婚的關係,還是搬到了愛爾蘭,前幾年是半年半年過,一兩年後的事情在腦中只是一團霧,現在雖也不知道在愛爾蘭會待多久,以後要留在歐洲還是回亞洲發展,問號還是一堆但想的次數多了,計畫之時間幅度長了…其中一個難免是教養生育的問題。

我從六年級就立志當媽媽,在台灣比較少看到嬰兒上街,在丹麥交換學生時期常能看到逛大街的小嬰兒,總是看得我興致勃勃口水半流,從長相延伸到嬰兒上街相關用品和推小嬰兒的歐洲爸爸們(註一),跟小斐在一起沒多久後他就發現我探測方圓百尺之內幼兒的強力雷達,不時提醒話講到一半就被路過的小寶寶移轉目光的我回神,偶而讓我得逞抱來玩耍時,小斐還一付真的很擔心的樣子在旁邊提醒
"抱完要還人家喔"

和馬先生交往一段時間後對混血兒自然注意有加,街上碰到歐亞家庭一定看個究竟,以駁倒馬小斐的
"亞洲基因比較強,歐亞混血兒一定比較亞洲"的謬論。到都柏林認識台灣華僑後很輕鬆的有一堆混血小朋友看,從幾個月到十一二歲,不大主動跟小孩親近的馬先生也看得非常高興:ㄟ,滿多長得很歐洲ㄝ(有紅頭髮白皮膚到你不敢相信他們有台灣媽媽的!),我終於放心了,小斐斐和小雯雯也是可能長得像我(這哪門子的擔心啊,原來馬先生一直覺得小孩長得像他比較可愛,雖是事實也很傷人ㄋㄟ

長相之外,國際家庭的家教也讓我很感興趣,我和小斐討論過小孩以後可能有自我認同的問題,要是在法台之外的第三地生長會更複雜,我們都同意要盡力把各自的文化傳給下一代,即使父系社會中硬要選的話小孩會是姓馬的法國人,但他們永遠都是一半的龍的傳人,就算倫理傳統因環境關係學不起來,最少最少父母雙方的語言要會說,我費盡工夫幾個語言都只有半吊子,語言優勢是最根本我們能給的。

不過在這看到的台愛混血小朋友以國語和媽媽溝通的寥寥無幾,我滿佩服努力用英文跟小孩溝通的媽媽,用自己母語不是輕鬆多了?前後問了幾個媽媽,一個媽媽說你不能逼孩子,像美國的第二代移民多有抱怨父母甚至祖父母不
融入當地文化和自己朋友圈的反抗,另一個媽媽說自己是家裡唯一會指正小孩不要爬上桌的人,愛爾蘭的家長覺得小孩打破東西是自己沒把東西收好,一句重話不跟小孩說

首先,美國跟歐洲完全不能相提並論,一是大國思想,一是多國環境,再者,難到在北京養牛就一定只能養成北京牛嗎?我一向相信家教的責任掌握在父母手中,不能被社會、學校、青少年朋友還是三四歲孩童的思考力取代,對這點在地球兩端長大的馬先生馬太太倒是沒花太多氣力取得共識,小斐十一歲之前不在法國,但比很多法國人都傳統,也沒變成德國和東非人,小饅頭以後要是用氣球把人家的巧克力蛋糕打翻,他道完歉後還得收拾殘局
(註二) ,人家到北京要養北京牛,我們家小牛到哪都是中法混血牛!

哈,搞不好真的生個牛寶寶呢


註一:在丹麥一個神奇的發現就是推嬰兒逛大街的爸爸比例很高呢,完全不輸媽媽。

註二:最近party發生的案例,我完全沒指責小朋友喔,只是裝可愛哭腔說我的巧克力沒了….一邊和小斐把地擦乾淨,小孩怔怔看著我沒說一句話,旁邊兩個愛爾蘭爸爸對我說:妳嚇著他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itnu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