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當初緣份不在美國,不然以我“服務含在價錢裡“的台灣堅持,應該會被侍者告無數次吧。

我住過的歐州國家小費都是自由給,尤其法國15%服務費自動加入帳單裡,真要把侍者撒回來的零錢一分不放過的拿走,除了在旁人注目下難免會有是否做錯事的尷尬外,沒人能說什麼。

剛到歐洲時沒太多餘錢上餐館,難得上一趟不留小費是理所當然,沒吃完的我還要打包走,這在歐洲人眼裡都是大呼驚訝的小家子氣,但我一點也不害羞,錢一個子沒少給,我買的食物沒吃完帶走,有什麼不對?

工作後慢慢捨得享受,也慢慢適應小費文化,小費給多少沒硬性規定,約定成俗加一成,常見的是把找錢的幾歐銅板留下。不怕被笑小氣,中產階級的我一成給不下手(在愛爾蘭兩個人一餐至少五十歐元,一成五歐元在台灣可以吃個簡餐ㄟ,想到這我就自己定位為細水長流型客人,不要逼我當凱子,我下次還來就是),也不當濫好人,菜色不好服務不佳的餐廳不但沒小費,也沒第二次。

德國有服務沙漠之稱,我聽過說德文的麥當勞叔叔對客人大小聲的(還是因為速食店沒小費可“制衡“?),侍者的態度出自真心還是圖小費一目了然。我在法蘭克福常去的那家餐廳的侍者非常高明,哥兒們的跟你親近說笑,這以退為進的策略連我初期鋼鐵般絕不給小費的心也逐漸融化;不過侍者主動問:要找錢嗎?的明示是我的大忌,好歹把錢客客氣氣的找回來,讓客人有選擇嘉獎你服務態度與否的機會嘛,遇上這樣的侍者我從不客氣的堅定說:要!

跟一群朋友出去吃飯很可能會以平攤收場(一開始覺得不公平,想我自己知道吃了多少掏出便是,但後來發現人數多的確有斤斤計較的困難,要想“公平“的話就跟著主流點,大家都豪氣的點前菜甜點的話,就一起打牙祭吧),歐洲人通常直接拿總數計算不問單價正確與否,但亞洲人畢竟對數字比較敏感,一次和小斐到尼斯與一群朋友聚會,一桌十幾人中有我和另一個上海人W,帳單一到我倆火速算出不對,帳單若是手寫得就罷了,外國人加法差嘛,偏偏這收據是打的,顯然是擺著看我們人多不會計較。

的確在我們指出錯誤後大部分的法國人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想一個人不過多個一兩歐,但十幾個人不就十幾二十歐?唯二外國人的我們馬上跑到櫃台用兩光的法文理論,領回正確帳單後我桌子一拍:不用給小費了!然後把價錢一分不差的付完(帶頭)掉頭就走。

哈,彼時我和小斐才交往四個月吧?就給他看到我據理力爭的大嬸個性,後來小斐說,如果是他一定就算了,但覺得給錯收據的餐廳不對,應該像我這樣堅持

被請或請客的話,不買單的人也是可以給小費表示心意的吧。我離開德國前特別請了兩位很照顧我的同事吃飯,酒足飯飽我也豪氣的把卡刷了準備起身時,同事F問了一句:妳不給小費嗎?

我愣了一下想,付錢的是我,要不要給小費是我的自由,說起來那餐廳沒拿到小費得怪這想借花獻佛的F,我就算本來有給小費的意思也抵死不從了。我盡量禮貌的說,通常我付現金會直接跟侍者說不用找零,但刷卡的話只付帳單總額,這是習慣。F追著說:難道你覺得東西不好吃嗎?

很好吃啊,所以我才請你們來這裡讓他們賺營業額啊,他們提供菜單上列出的菜,我付菜單上要求的價錢,有什麼不對?你要是吃得覺得超出預期,拿個一兩歐表示“你的“心意也很對啊,我覺得我的付出和報酬相當,為什麼要多給?

F說這餐是我出錢,所以小費也該我來付。我說那好,我沒打算付,所以走吧。(插播一下,F同事一開始對我很好,但後來我才知道是因為他對我有意思,想拋棄長他十歲的女友也不想他也大了我十歲!我擺明對他沒意思後他的態度就改變了,甚至有一次隱喻諷刺,但有念他曾給的幫助,我還是想請客答謝好聚好散。另一個同事是姊妹淘Jens,既不能忤逆比較資深的F,也知道我倔強,因次閉嘴沒參與“討論“)

後來我越想越氣,跟小斐討論了一下(這件事情還發生在尼斯事件之前!所以我的原形一直都是露著的),小斐也說F想給的話可以自己拿,不需要強迫別人給。

總之,賓主皆盡歡給個小費錦上添花很好,但要打腫臉充胖子給得很有壓力,我不覺得有這個必要。說到最後,我還是“價錢本該包含服務“的台灣人啊~(哈,很沒有文思的虛弱結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itnu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