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一個德國籍的俄羅斯人說他的朋友都是俄羅斯人,他沒有德國朋友。雖然他在德國讀書、工作住了十年,他懂德國幽默,但德國人不認識俄羅斯,所以不懂俄羅斯幽默。聽了有些悵然。不禁想,有時候在我們眼中無趣、難以理解的別人,是不是因為自己從不願瞭解?

不過,我真的不懂德國幽默。

同辦公室另兩個相對而面坐的德國同事常因電子郵件而突然大笑,然後說給彼此聽,另一個也一定跟著發笑。一開始我總馬上問發生什麼事,或者要Jens翻譯, 可是老聽不出笑點在哪,久了也習以為常,不再追問。偶而他們會為了對我表示關心而開一些「中國人」的玩笑,內容不外乎是「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所以我是 「中國人」不是「台灣人」,或者問我多久吃一次貓或狗...他們喜歡看我急著解釋的樣子,然後更逗我,我就更急著解釋。我也很乖巧的陪他們玩,娛樂長輩。

除了笑,他們也常抱怨’Chinesische’。每當被’你們這些中國人’的一概而論時,我在旁邊聽著也坐立難安,這時我就一定會問原因。

台灣供應商的交期不穩最令他們頭痛。以前我當供應商服務德國客戶時有類似經驗,若沒實現合約訂的條件,馬上會被嚴厲的email指責,不講任何情面。現在 換從他們的角度看,每次他們抱怨供應商不守承諾時,總有些難為情。他們說台灣人為了接生意,總一口答應,也不先確定自己做不做得到,就跟日本人一樣,但德 國人說了就算。比較酷的Joachim抱怨完了加了一句,我們德國人說I’lldo it,我們一定會做,但台灣人的英中字典裡I’ll do it的翻譯是’you shut up’。

面對這樣的指責,我除了點頭答應會幫忙聯絡,也只能陪笑。

是啊,兩個國家的人已經有語言翻譯的差異,如果用同樣的語言溝通都還有定義上的差異,誤會爭執不是必然嗎?

瞭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幽默或失望,都需要願意開放互動的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itnu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