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小饅頭的時候和小斐討論過未來孩子的名字,走傳統路線的我們在法文名字上有“要給個欣賞的聖人聖名“的共識,中文的話除了姓邱姓馬外小斐沒太大意見,我自己希望是能兼顧諧音和意思。

女孩的名字我早就想好兩個預備了,一個是凡看完艾蜜莉的異想世界(Le Fabuleux destin d'Amelie Poulain)都想給小孩取的愛蜜麗(馬太太可能只有妳吧),另一個是小時候深深著迷的影集女主角安。前者馬上被小斐否定,除了愛蜜麗這名字街上大叫可能有滿多人會回頭外,他覺得我以電影為小孩命名的動機不純正,就像世足賽結束會有一堆新生兒和明星球員同名、肯亞現在有許多小歐巴馬一樣,我不放棄:那安呢?雖然這名也來自螢幕,剛好我們堂區教堂就叫St. Anne,加上看了我查的名字含意和聖女安的背景,小斐也喜歡上這個名字了。

男孩的話我本來也準備了個吉伯(故事中最後成為安丈夫的男主角,一整個入戲很深),小斐聽了大笑,Gibert在法國是老一輩才用的名字,加上法文發成GI-BAIR(R是ㄏ的音),完全失去原本的浪漫感,我無異議放棄。懷小饅頭前夢過懷抱個小名“小米“的男孩,努力想有“米“音的名字半天後靈機一動,為彌補愛蜜麗沒被通過的遺憾,乾脆用愛蜜麗男生版Emile!(法國名字很多有男女兩版,連Frederic如此大眾男名結尾c改成que都能成女生名...)小斐大概也聽出這提議的換湯不換料,一樣先反對,他偏偏鍾愛Jean-Christophe、Paul、Pierre等聖聖聖但也真的很菜市場的名字。天蠍座的不輕易放棄絕非浪得虛名,我硬是找到St. Emile的殉道故事又說服他啦!

馬小斐一直覺得自己會有兩個兒子,名字自然要先想好兩個,我們腦力激盪了許久還找不到兩人都喜歡的名字(兒啊,娘可是為你好才一直阻止爹爹的...), 突然小斐問:我們結婚的教堂叫St. Etienne,妳覺得Etienne怎麼樣?我唸了幾遍還順口,說了不錯可以查查名字含意,我們的討論才暫時停止。

有了候選法文名後我開始考慮對照中文版,Anne翻成音同意思也好,直接採用,Emile要翻成中文比較難,我們家又沒有當初邱媽媽懷邱弟弟時抱回家的辭海,用電腦的中文輸入查了一下覺得可以用取mi的諧音,Etienne很簡單,就囉,又大器是不是?

我們家沒族譜用,但我很喜歡兄弟姊妹的名字中有同字,為了表達我們給孩子寄託在名字裡的祝福,我想到了“祐“這個字,讓天主保佑一輩子多好!

好啦,某天下班回家我很興奮:老公我想到小孩的中文名字了~
邊開車的馬小斐抬了一下眉毛:會不會太早準備了?
興頭上的馬太太繼續滔滔不絕:加上姓,Anne叫馬祐安、Emile叫馬祐旻、Etienne叫馬祐天...(然後開始解釋每個字的中文意思)
安靜聽了一會的馬先生:馬祐....naise?(mayonnaise = 美乃滋醬的法/英文)
馬太太:我想了半天想到這麼好的字,全被你毀了啦!(馬先生在一旁開心的覆誦美乃滋美乃滋美乃滋...)好,小孩不姓馬了!


後記:這篇文章的重點只在最後三行,其實我後來發現祐旻音同非善類的莠民,不能用又得重新想過啦!但至少法文名準備好了,小天使們趕快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itnu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