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全世界尚未設計自己太太成功的,只有馬小斐了吧? 全世界的女人都羨慕「法國的女人為甚麼不會胖?」大家都認為她們吃得少,所以苗條身材好。的確,法國的胖子少,但法國人並沒有吃得少 ,正好相反,根據剛出版的世界發展指南 全世界最會吃的是法國人,每年花在吃上面的費用是愛爾蘭的兩倍半。 當全球各地都在鬧糧荒,海地人吃泥餅充飢時,這份「誰吃得最多 」的統計,格外醒目。法國人花在吃的費用全球第一,與科威特 、巴林這兩個石油王國相當。 法國人平均每人每年吃掉二千二百六十三美元,國民所得比法國高的美國人,吃掉一千九百九十八美元,生活在高物價的日本,人們反而 「省吃儉用」,一年吃掉一千三百四十八美元,日本的國民所得也比法國高。 綜觀西歐國家中的飲食費用,法國人比一天吃四餐的西班牙人多花了百分之五點五,比時時刻刻都在吃的義大利人多了百分之十一點四 ,比喜歡吃香腸豬腳配啤酒的德國人多了百分之二十七。 再繼續算下去差距更大了,講究美食與氣氛的法國人的食物費用,是常吃馬鈴薯的愛爾蘭人的二倍半,愛爾蘭人可稱為歐洲節省的代表 ,他們只求溫飽,每年的食物費約八百六十七美元。 根據統計,法國或義大利的家庭開銷中,食物佔了百分之十四 ,而愛爾蘭家庭只花百分之五點七。費加洛報指出,愛爾蘭人因兩個世紀來長期物資缺乏,與近幾十年的高失業率,早已養成他們節衣縮食的習慣,愛爾蘭人只有在過年過節才會加菜吃頓豐富的晚餐。 而法國恰恰相反,美食文化已有幾世紀的歷史,十九世紀以來 ,多少作家以描寫餐桌宴會為能事,大仲馬還寫過食譜。各界並推動將法國料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各種農產品製訂不同的標籤等級 ,凡此種種均可看出法國人吃的講究,從而理解為什麼花那麼多錢來「吃」。 生活條件觀察機構(Cre-doc)主任葉貝爾,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因為法國的物價高,所以花費比別人高 ,事實上,法國人並沒有「吃香喝辣」。他分析德國平價超市佔了百分 之三十五,而法國只佔百分之十三,買同樣的菜,德國的消費者省了百 分之三十。另外,法國的間接稅率高,最後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也是花錢多的因素之一。 這麼看來,法國人雖然花許多錢吃東西,但卻不見得吃的比別人多;人們愈來愈注重養生,只要吃得好,不會吃得過飽 。多吃蔬菜水果比麵包、奶油、薯條的花費多,礦泉水的的價格比含糖飲料貴,高纖高鈣與有機產品都不便宜,所以法國的胖女人 ,還是比義大利、德國少。 原料與能源價格提高都影響物價,貧窮國家的食物費用更緊 ,賴比瑞亞(Liberia),每人每年的食物費三十一美元,這個數字令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Robert Zoellick)震驚,原來有些國家進步發展,而貧窮飢荒也愈形嚴重。 一九九○年,脂肪與糖都降價,猛吃的結果是胖子一堆,美國人因此抱怨都是原 料降價惹的禍。可是,燃料油漲了那麼高,也沒見有人因此安步當車,天天走路而瘦下來。
辦公室出現了個S型嬰兒潮,從兩排前的艾倫經過保羅、克雷蒙轉彎到彼得再連到雷諾...接二連三的當上/即將成為爸爸;台灣的朋友繼去年四五位寶寶誕生,又好幾個即將今年“問世“,連我當潛水客讀者的部落格板主都懷孕了,是我太敏感了還是年紀到了而已?大家都懷孕了是怎樣
沒積極配合也沒消極反抗的我其實還好,反正心理建設是長期工作,安慰馬小斐吧。
今日文章分享 - 誰吃得最多 法國人奪冠(出處http://udn.com/NEWS/WORLD/WOR4 /4310095.shtml)
歐洲日報╱記者羅惠珍報導
看完真是會心一笑,恍然大悟在這窮苦的原因之一原來是吃得太好了,在物價比較低的法國都能吃得比愛爾蘭貴了,搬過來吃一樣東西怎得了?又,果真愛爾蘭人喜歡馬鈴薯,是逐漸被物價所逼的
- Apr 23 Wed 2008 00:50
嬰兒潮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