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來了是我有空必上youtube看的節目(重要性排在寫blog後老公前),看了好幾次找藝人來講英文,不知是否我多心,平常還算喜歡的男主持人對湊不成章句或嚴重中文腔的來賓似乎有些嘲笑。我忍不住想,留過學的人笑別人英文不好不是有些勝之不武?每個人的興趣長處不同,就算今日英文在台灣跟大學學歷一樣基本重要,花大錢讓小孩學半吊子英文(註)的父母更是打燈籠才找不到,但如果在會台語更吃香的公司或環境生活不需要,不會也不用妄自菲薄。

身為照書養的老大,我七歲就被邱媽媽送去學英文(上課第一天邱媽媽給了我一張上面寫著Alice的小紙條說:這就是妳的英文名字...那可是我最先學的五個字母呢。國一英文第四課的秘書愛麗絲可是學我的喔!),不過功課總在週六上課前抱佛腳,常常還要先看完頑皮家族…所以我的英文一直不好,學了兩三年後開燈還用open,真到國中才享受到多年的“努力“被貼上英文好的形象, 那時不像現在全民從小學英文,比人家早跑多年的我也沒什麼好驕傲的。

中學時代的英文能稱拿手是邱媽媽的功勞,從小讓我上課外還利誘我查字典(一個單字一塊錢),大家說英語和空中英語教室更是從我小學訂閱到大學,即使年年下來只是累積更多沒拆封的雜誌,媽媽還是展現她天蠍女滴水一定穿石的信念,訂到我大二終於頑石點頭,開始了每天聽一個小時英文,來不及回家還要家人朋友幫忙錄音,並同時語言交換的三年。

頑石需要一定的刺激才會點頭,我的刺激發生在大一暑假,自以為會世上最難的中文加上還不錯的英文夠了不起了,一點努力的動力也沒,天主看我不夠謙虛,馬上派了幾個法國神父來用中文跟我討論信仰,聽神父精確解釋命和運,從沒想過命運可以分開咀嚼的我大為震撼,下決心加強語言(現在回想,天主搞不好派神父有其他主意,被沒慧根的我誤會了),還很有回事的把語言培養成一項競爭優勢。

好不容易學到第三門外語,到了歐洲卻輕鬆被比下去,北歐或荷比瑞這種官方語言至少兩種的國家不用講,連驕傲有名的法國人也不乏雙語流利的(剛好婆婆是阿爾薩斯省人,小斐外婆家都能德法雙語),闖蕩幾年後日文逐漸還給亞洲,能拿出來嚇唬人的只剩母語中文(只是到了愛爾蘭後這唯一優勢都沒啦,火紅的母語中文在歐洲市場沒用,完全覺得自己很容易被取代雪上加霜的是,在歐洲大陸工作時大家英文都是第二外語,我的英文就算不錯的,發音標準口氣流利;到愛爾蘭後馬上遜色,雖比五個月更能聽懂愛爾蘭腔,還是很多笑話無法跟上,只能皮笑示意)

扯了那麼久主要想分享心得,一門外語能學好說穿了就兩個原因:超強動力或環境使然,有點像行銷學push和pull的廢話,但也是簡單不過的真理。一週上兩次語言課交差了事的、交地球村年費以為會上回本的(邱妹妹不要對號入座喔),跟買了減肥藥就感覺瘦了、交了補習費好像功課就變好了一樣,不過是自我安慰。

沒有一門語言是簡單的,從小說到大的母語都可能掌握不好(看我每下愈況的文筆就知道),若沒學好的毅力不如省學費拿去買衣服高興些,等真有需要的時候再學也不遲。我學了一年多日文後還是只能紙上談兵,到長野不過兩週,為了生存馬上朗朗上口,不過“交國外男友,外語一定很好“是個迷思,如果沒構成“環境逼迫“的條件,語言不會睡一覺起來就會了(偶而能在夢裡說上幾句可以偷笑一下)。

跟小斐在一起後必被問的問題之一是法文是不是很好,我的確在巴黎唸書後有進步,但那一點都沒有小斐的功勞,要不是曾經想在廬森堡找工作得用法文面試,要不是必須得跟婆婆溝通,要不是為了上述兩個原因我有段時間每天聽網路法語新聞,跟小斐用英文交往三年除了讓他英語進步神速(他的“不得不“環境!),我的法語是一點甜頭都沒。

現在好了,到了愛爾蘭連婆婆都不用每週哈拉了,法語根本追隨日文的腳步離我遠去…

註- 要嘛就把中文說好,要嘛就把英文學好,好好的句子裡摻個英文字,媽媽我好hungry~我想吃cake~,就叫會說英文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itnu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