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七歲第一次坐飛機,國二寒假第一次單獨跟團出國,在同儕中算很早有所謂國際經驗的,加上爸媽那時都是賺不了大錢的軍公教一類,真的很難得。弟弟妹妹比我更早,妹妹第一次出國在國小前,小六就隻身赴美朋友家住了一個月,語言不通一樣和人家小孩打鬧吵架;弟弟更是牙牙學語時就坐上飛機,八歲隻身搭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到德國找我,出海關時一臉笑,絲毫不見旅行疲累還是寂寞害怕。

我一直覺得爸媽和別人的父母很不一樣,即使房貸還沒還完,即使媽媽沒太多閒錢買新衣服,即使爸爸開了好幾年的二手車,即使家中也可以和好多人家一樣把錢拿來重新裝潢住得更舒服,對他們來說行萬里路絕對勝讀萬卷書,能讓孩子加強語言、培養未來競爭力、目睹歷史課本裡的羅馬競技場、甚至只是看到從未見過的雪,並不富裕的他們從不小氣的支持。大學前我不時興致盎然的默數搭乘飛機次數和已訪國家數,好像真的有天要走遍世界一樣。

大學後出國更為頻繁,到歐州後出國不再必坐飛機,也就懶得繼續數清坐了幾次飛機到過哪些國家了。不知道是不是年紀的關係,坐上飛機早不暈機,但也早失去兒時的興奮,明明知道飛機比任何交通工具都安全,仍不免擔心若有萬一,長程的要怕不知要跑幾次廁所,怕睡不好還要浪費時間調時差...

以前的歐洲線動輒花上二十小時,後來多了直航班機(從巴黎只要十三小時就到台北),飛機的娛樂設備也進步不少,長程飛行比較不那麼難受,看幾部電影或和小斐對戰幾回魔術方塊時間也算好打發,去年年初回台時第一次stop over,在轉機的新加坡停留了一天,算是在(長程旅行的)苦中找尋小樂趣,想說那下次要在哪轉機?

這次回家一趟深刻體會到飛行最根本的早不是小孩的新鮮感,Good luck裡木村就是要飛的豪情或斐哥跟堂弟對飛行的興趣也不可能套用在每天在空中來去的人們,飛行其實就是個手段,因為要做成生意,因為想領略法國的浪漫,因為也要去美國喝洋墨水,因為想家...等等足以心甘情願忍上遠程旅行之苦的動機。

從愛爾蘭回台灣勢必回到以前二十小時起跳的年代(網路上九成的建議票價都轉至少兩次,幸運的話轉一次),但跟回家的喜悅一比,轉機兩趟哪算什麼,連都柏林機場check in小姐的不專業(註)也沒壞了我的好心情;回都柏林可不同了,中間那段荷航沒去程坐到商務艙的舒適,才知道原來荷航的經濟艙沒有個人小螢幕,要沒剛買的PDA玩耍和上機前抓的兩本書,漫漫長飛還真不知如何是好,隔壁的先生似乎只有台相機娛樂自己,伺機跟我聊天不下三次,可惜我實在沒興趣跟陌生人分享我如何喜歡在歐洲的生活且報告我幹嘛去愛爾蘭。回到又黑又冷又貴的都柏林很讓人提不起什麼勁,從台北家中出發22小時後回抵達Shankill的公寓,我和小斐都有種很怪的感覺,“回“到一個不是我們的家的地方...

好友Sifone很有義氣的到丹麥德國法國看我(下一站是愛爾蘭喔!),她曾問我“人家問我去丹麥幹嘛,我說找朋友,那妳幹嘛去丹麥?“,邀請人來玩也能一窺別人的“動機“。到愛爾蘭後才發現住在高度有魅力的城市連邀請人都嘴巴有風,還在法蘭克福時更不得了,法蘭克福貴為鐵路航空大站,轉機/車時能白住多好?不請自來的也一堆,所以人家到底是專程還是順道來看我很難說。

邀人家來愛爾蘭說起來就是害羞些,但真正來的幾乎可保證是來看我的,畢竟我自己玩歐洲都不一定會有愛爾蘭,覺得我的魅力多少能彌補都柏林和巴黎或德國黑森林的差距,才願意花錢花閒飛行。

下次飛回家不知道何時,雖然我的心好像還在那裡。


註-她把我們的行李掛到香港,我憑經驗特別檢查了告訴她我們是到台北,她擺明是不想改,說Aer Lingus和港榮沒合作關係不能掛到台北...這是以為我是三歲小孩嗎?此時一件行李已經消失在輸送帶上,後面大排趕著回家過節的長龍,我問那怎麼辦,這位沒看過比都柏林更大機場的劉姥姥要我出關領行李再去辦check-in我不放棄:可是我是台灣護照沒簽證出去ㄟ,她不但無知還很機車:這位先生可以出去吧?好在亞洲人服務就是不同,擔心到了香港轉機櫃台馬上幫忙調行李轉飛機,只是那位鄉巴佬的不專業浪費了我們原本要大逛免稅商店的轉機時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itnu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