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若知道日後不會再拾起,放手與否之際或許會多加考慮。幾載後,或許感懷曾緊抓住的至少寫下美麗回憶,或許感傷輕易的休止符讓那段回憶就此停格,堆塵結絲。

家庭主婦的日子裡日劇更顯重要,交響情人夢(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是漫畫改編,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忠於漫畫的誇張,本不喜歡搞笑日劇的我是因為劇中常出現的美妙鋼琴和管弦樂聲而堅持看完整齣戲,到最後多少也融入了樂團團員為了演出努力的感動,不過不是因為演員的漫畫表演方式,而是我自己走過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練習歲月,當然啦,學生樂隊要求沒那個嚴格,大概是台上一小時台下幾個月吧。

忘了國小怎麼進樂隊的,想是音樂課時老師要學過鋼琴的小朋友舉手,說來大家不會相信,我可是四歲就開始學琴,自然被叫去樂隊從吹口風琴到拉手風琴。學校樂隊出去比賽過一兩次吧?我其實不大有印象,只記得練習時候樂隊老師認真的表情(我吹口風琴時在老師的左手前排,印象不深刻也不行)。高年級時成了樂隊指揮,但最了不起的演奏就是國歌國旗歌,端端正正的四拍樂曲。

國中又為什麼進樂隊也不記得了(註1),只記得選組那天我沒到所以進了打擊組,不然聽說以我的嘴行來看適合吹法國號。高中時許多被選進打擊組的同學也許是羞於跟敲鑼打鼓劃上等號而拼了命要退出(註2),國中的小朋友比較認命,打擊組七個組員都老老實實練基本手法練了一整個暑假。所謂基本手法是拿小鼓棒敲黑不拉機的打擊板,把左右手的力道速度練到相同,基本的節奏變化要能穩定的打出,整組也要能整齊劃一的一起打。哈,原來我那時候就已經有獨立作業和teamwork的經驗啦

國中時候除了對樂器沒貴賤之分,打擊組內的樂器我們也都一視同仁的練習,負責的樂器是吊拔也好木琴也罷,小鼓還是大鼓的節奏我們都能熟稔於心。說來奇怪,高中時練到熟爛以為一輩子做夢都會被自己吵醒的節奏竟已不覆記憶,倒是國中常表演曲目的一段小鼓節奏一直記到今日。

(國中樂隊制服也是很帥的

高中進樂隊的原因我記得很清楚,人家考高中以北一女為第一志願,我的第一志願是北一女中樂隊,打擊組的教練剛好是我國中樂隊的指導老師,很快就適應整個暑假只能待在明德樓的教室或走廊、一片黑板敲上數小時的生活。休息時間跟別樂器組的同學聊天還是偷空去買冰回來吃,都成了很愉快的事,要是真不能休息,我也很享受和好友一起圍著練手法,我們常很得意是唯一能一邊練習一邊聊天南地北的組。

當時想成為“北一女中樂儀隊“一份子的小小虛榮,沒想過是十多年後最重要的高中回憶,當然我記得大一翻大字報、為了準備校慶園遊會真的去學了泡珍珠奶茶、週一早上在體育館的演講要很有技巧的打盹還是準備下節課的小考、家政課上上下下給學姊學妹送成品品嚐、體育課跑步總到圖書館偷休息、班上一波波的興起社團風潮,一起練吉他手語土風舞、經過總統府不能停下腳步但總會打量那些憲兵站一天有多無聊、還有穿著制服出沒學校腹地的補習班或小吃店時有的一點點小小驕傲…這些五花八門的點滴,但我的高中回憶更多是在操場和活動中心的樂隊練習、每次練習前後的準備和整理樂器、對老畢又敬又怕的心情,被稱讚時又多麼的歡欣雀躍;還有在中正紀念堂和重慶南路上的表演、在校外和建中或中山樂隊擦肩而過時偷偷地比較批評、和打擊組或是小鼓組員額外練習隊伍變化跟鼓聲統一…最了不起的大概是,都高三上學期了還為了參加美國玫瑰花車遊行,放棄模擬考的準備而在操場來回為能走上十公里而練習,看著在光復樓晚讀的同學點起的燈光,心裡告訴自己出國表演完一定能趕上!

一直到出國我都沒真的走完十公里,總有一竿子理由揹著我的小鼓到旁邊休息,北二高通車前也成了我們的練習場地,那是多麼難得的經驗啊。去美國表演的那週,除了遊行和遊行前與當地高中的友誼交換表演、為當地校友的表演,我們還像包下迪斯尼一樣的玩了一整天呢!

安分的考完聯考後,和大部分室內樂隊的成員一起完成了開音樂會的夢想,宣傳、拉經費、借練習和表演場地、曲目製作等前置作業到音樂會完的CD製作…我還記得在社教館舞台後方(沒辦法,打擊組的宿命)看上去黑壓壓的觀眾群,還有當時兩歲不到的邱弟弟劃破寂靜的“哥哥“(註3)吶喊…要是沒參加樂隊,我的高中生活會少了多少高低起伏,多少絢麗繽紛?

大一時決定不再繼續管樂隊全心投入光啟社,手空了能捉住練樂隊以外的珍貴經驗,但聽到交響樂的鼓聲還是有一絲悵然的,想如果當初堅持學爵士鼓,如果還有機會打小鼓的話…多好?那種和三四十人各司其職,一章章一段段,讓音樂在教練指揮棒下起舞的感動,再怎麼辛苦的練習都能成飴。

台北的家裡還留著練習過的鼓棒打擊板,現在打起輪鼓左右手像跛腳一樣,不忍再打,只能跟老人一樣的回憶過去的燦爛了。


註1:我的記性真的是很差,有一次跟國小資優班同學和老師聊到上過的課和做過的科展還是獨立研究,大家聊得津津有味,我是什麼都記不起來。

註2:高中樂隊是分數到了便被強迫參加,也不能隨便退出,我這種成績不到但自願加入還主動要進打擊的算稀有。

註3:弟弟剛開始講話時,爸媽一律叫媽,兩個姊姊都叫哥哥,台上只有女生,雖然台下嬰兒不只他一個,叫哥哥的不會有第二人,打擊組的不一定每個樂曲都表演,弟弟看第二首終於有我了,克制不住的熱情打招呼,終於被邱媽媽抱出場時還不忘大喊“哥哥掰掰“。台上就老畢和我兩個臉最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titnuage 的頭像
    petitnuage

    Alice in wonderland

    petitnu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