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和小斐開始了第一堂結婚準備課程,教友在教堂結婚前需要和神父懇談,這裡是四次,另外還有一到兩次的團體課程,和其他準備結婚的情侶分享經驗心情。

再次慶幸找到沙神父,準備婚姻,尤其是心理上的轉變或衝擊,必要時(我用法文“抱怨“太慢時)能用自己的母語分享是多麼幸運的事!除了語言,神父了解中法文化的異同,也是很大的幫助。

我跟神父提到了男女心理的不同,我和馬小斐更還有文化差異,一個小例子,改夫姓對小斐是多麼重要的傳統,對我來說卻像捨棄自己的根一樣掙扎。

神父談了溝通的重要,許多的不同要靠坦白的溝通化解。有些丈夫不願意和妻子分享工作上的不順是中法皆然,法國人也很容易堅持己見… 神父也提到我們為建立基督徒家庭該做的承諾,從這又聊到了法國教堂年齡老化,我們在小斐家還是斐爸媽家望彌撒時,教友平均年齡可能都有六七十歲,如此物質化的現象是台灣和法國都有的,我想全世界都如此吧?

講著講著我想到了前幾天的鄉愁,跟神父分享了這份準備婚姻同時的另種 “似乎要永遠的離開家鄉“的心理準備。神父聽完後非常了解的點點頭說,這就跟我們當初到亞洲時一樣,都抱著至少三十年不能回家的準備。妳看多少神父死在中國、亞洲。不過現在旅行越來越便捷,我們也從一開始的三十年到十年,到我去亞洲時是八年一次使命,現在是四年…期間傳教士也有較多機會回家…

那一刻我明白了自己的同理心原來如此不夠,是啊,傳教士的鄉愁是我的十倍不止吧!我在彰化靜山看到過許多外國傳教士的墓碑,在台灣也認識許多從世界各地而來,比許多台灣人都愛台灣、奉獻更多的外國神父,他們離開家園的前夕,即使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充滿憧憬和愛心,一定有許多的依依不捨的吧。

比起發揮大愛的神父修女,我的鄉愁顯得微不足道,同時對永遠的離家,也比較有勇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itnu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