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計畫去年結婚的表妹,最後一刻因婚戒與準婆婆意見相左,她想不管大小總是鑲顆鑚,婆婆卻覺得金子就好,終於婚事取消,交往多年的關係畫上句號。起初我不免覺得有些誇張,怎麼如此輕易就放棄努力,但其實這枚戒指,不過是最後一滴溢出水壺的水,累積多時的潛在婆媳問題還是男方太受母親意見主導,對對錯錯終於讓兩人走不下去。 

輪到我自己準備了,不得不相信即使小如鑽戒,也是能壓死駱駝的。
 


首先遇到的是
"傳統"的差異,我一向反對用"文化差異"一以貫之兩人衝突,因為同文同種也一樣會語意不清溝通不良,但婚事準備真的就不能不正視台法差別了。首先,法國人的訂婚結婚都在女方家的城市,訂婚和我們一樣只與至親家人,結婚的一日行程之前分享過就不再重複,婚禮的成本在今日是由雙方父母平攤,但婚禮的籌劃準備賓客名單制定,主要由新人決定。 

婚前準備工作除了名單制定,最繁複的地點日期
(要同時敲教堂市政廳和宴會廳),就是找外燴公司確定菜單,若要節省費用,許多新人(及新人家人)自己動手準備餐桌上的裝飾,和餐前酒(邀請來教堂觀禮的朋友,若沒受邀到晚餐,點心飲料完會先離開)的調配等等,邀請卡謝卡菜單等自然是自己印(1),晚餐桌上的白紅酒和香檳可能是婚前數月就開始囤積(2) 

台灣盛行的婚紗照到了法國就是婚禮當天市政廳或教堂禮儀前後,擇良景照照,台灣儼然成一產業的婚禮秘書,到法國只是婚禮前到家附近的髮廊化妝做頭髮,各大約七十歐元,加起來五六千台幣撐一天。
 

台灣的婚禮我一向不清楚應該怎麼樣,同輩間我即將第一個結婚,又是祖父母來台的
外省人,對哪裡的習俗都不是很講究
(也無從講究),近兩年在國外無奈的錯過許多好友婚禮,錯失觀摩的機會。本來想就是大家吃個飯,才發現台灣的婚禮其實也是父母的派對,連訂婚的賓客名單的制定都困難重重,準備工作等也不可能不參考父母意見。本來以為簡單彌撒然後晚餐,禮服都不需要的我,好像太天真了。 

小斐對於結個婚竟要請三次感到非常害怕,成本是最大考量,他觀念裡結婚沒跟父母拿錢的道理,更不要說我們的紅包習俗傷到他
請人家吃飯怎能拿錢的自尊心
(3)但兩地三次辦下來,他買個有院子能烤肉有地窖能藏酒的房子的小小心願不知要延期至何時,昨天還講出不然婚後妳生完第一個小孩後就把小孩留給我,妳去中國打拼,我好氣又好笑: 把小孩留給你,你打算怎麼辦?  他用慣有的無辜表情: I will make him grow.... 

 
 


1.
雖然樣本數小我也看了四五場不同地區的婚禮,我還沒進行到卡片部份,所以不知道有無台灣的喜帖公司類,看到的都是自己設計印表機印的。 
2.四處品嚐超市促銷酒類... 
3.法國人比較是送禮物,覺得比較有紀念價值,十五二十年後拿出結婚時收到的碗盤,可以遙想當年一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itnu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